研究院新闻

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发表高水平论文:1、首次提出压湿效应;2、钾电池中离子微观动力学行为

发布者:张慧萍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10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庄松林院士带领下与上海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材料浸润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发现压力刺激能够可逆调控材料表面的亲水性-疏水性转换,并且首次提出了“压湿效应”。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top-rankjournal)《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J. Phys. Chem. Lett., 9, 2346 (2018)],该期刊为JCR一区。


  早期的材料浸润性研究普遍聚焦于合成特定亲疏水性所需的基底材料。基于理论模拟研究,我们发现在不改变基底材料的情况下,仅通过施加压力改变材料曲率大小,就可以实现亲水性-疏水性的可逆转换。基于该机理,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浸润性相变方程,用于定量计算引起材料表面亲水-疏水相变所需的材料曲率。此研究成果有望开辟具有“压湿效应”的新功能材料领域,同时促进生物大分子如何在水溶液中行使生物功能这一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进一步的,期望应用于太赫兹生物学领域。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9.044015

  此外,上海理工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还在庄松林院士带领下与密西根州立大学、新光电二维材料磷墨稀(Phosphorene)创始人David Tománek教授合作,首次揭示了钾电池中离子微观动力学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旗舰刊物《Physical Review Applied 》[Phys. Rev. Appl. 9, 044015 (2018)]。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为物理极少数1区top期刊之一,美国物理协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旗下唯一应用物理综合性期刊,与Physical Review Letters定位的“pure physics”互补,每年仅刊载200多篇论文。


  前期新型碱金属离子电极的实验研究[Nat. Commun. 8, 460 (2017); Nano Lett. 15, 2180 (2015)]显示,碱金属离子嵌入-脱嵌的微观特性是bottom-to-top提升电池性能的核心。因此,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石墨电极的钾离子嵌入、脱嵌入具体路径与运动方式等微观动力学行为,定量给出了钾离子在电极中嵌入、脱嵌的时间尺度(皮秒量级),并且揭示了钾离子动力学相关的特性。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钾离子在石墨电极中的扩散势垒为0.7 eV,对应于太赫兹光子能量为169 THz,表明相应频段电磁场可能影响钾离子的动力学行为。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性能钾离子电池bottom-to-top设计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applied/abstract/10.1103/PhysRevApplied.9.044015